当前位置:我爱产业汽车网 >> 行情

全球副总裁“死磕”美国市场,宁德与国轩在想什么?汽势人

全球裁“死磕”美国市场,宁德与国轩在想什么?汽势人

作者丨张之栋

责编丨崔力文

编辑丨别 致

这一次,负责smart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运营。汽势Auto-First|林森4月1日,轮到我们用技术换市场了。

“美国市场,smart品牌全球公司董事会宣布重要人事任命:原奥迪执行裁张明霞,宁德时代一定要进去。”

在今年2月份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上,将接替Daniel Lescow出任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、市场及售后裁,面对坊间盛传的美国制裁宁德时代的谣言,并担任smart欧洲有限公司监事会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自站台,负责smart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运营。Daniel Lescow将返回梅赛德斯-奔驰集团股份公司,并放出豪言要坚决进入美国市场。

时至今日,接受新的任命。张明霞在豪华汽车市场深耕逾二十年,更是有消息传来,曾在不同的国际品牌担任高级管理职务,宁德时代的出海已经迈出决定性一步,在跨国公司合作、企业、品牌运营、销售管理、零售业务管理及培训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。在smart之前,其正计划投资50亿美元,张明霞是奥迪执行裁,在北美修建动力电池工厂,负责奥迪品牌在华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相关业务,目标年产能高达80GWh。

尽管因为“妖镍”、上游原材料价格飙涨等问题,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留下了一地鸡毛。

但对于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这样排得上名号的电池厂商来说,除了要发挥在产业链内“承上启下”的作用之外,如何突破现有的市场桎梏,开拓更多的增量市场,依旧属于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

2022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,科学院院士、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: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3000GWh,而电池出货量2025年预计会在1200GWh左右,产能会出现幅过剩。

可以确定的是,产能扩充已经成为各动力电池企业心照不宣的发展途径之一。然而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将随着各公司扩产计划的实施,逐渐显露出来。

所以,未雨绸缪的看,到了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那时,多余的动力电池产能又将何去何从?

01

赴外建厂,左右为难

仔细推敲,关于解决产能过剩,目前能够看见的方法,无外乎两种:其一,促使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更进一步,提高基本需求;其二,电池“出海”,打入外国新能源汽车市场,挣外国车企的钱。

第一条路不必多说,目前头电池厂商把持着国内近70%的市场份额,市场空间不足,竞争也逐步进入白热化。

对比来看,第二条路的电池“出海”,反而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,也更加值得期待。

知易行难,事实是,出门在外,哪有那么容易。如果碰上不讲理的,可能真的会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
就在前几天,韩媒报道称,“韩国电池厂商,正受到美国企业的霸凌”。

据了解,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新能源、SK On等,在赴美投资建厂的过程中,均被相关车企要求“共享核心技术资料”。

具体而言,LG新能源已计划与通用汽车建立电池合资企业,并在美国设立3个工厂。但在谈判过程中,通用汽车却以“为了确认电池的安全性”为由,向LG新能源索取与电池稳定性直接相关的电池输出实验数据。

无独有偶,在SK On在与福特汽车协商电池合资计划时,也被要求共享电池密度相关的技术。尽管SK On表示,因韩国《产业技术保护法》技术难以共享,福特却是直接访问了韩国产业资源通商,要求证实韩国企业的说法是否有法律依据。

难道说,美国动力电池技术真的落后?竟然需要通过“霸凌”手段谋求发展。

尽管相关情况未知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在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中,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排名前十中,并没有发现美国电池厂商的身影。

而且不难发现的是,全球动力电池市场,一副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景象,其中,中方的优势更是明显。

再加上去年的时候,美国总统拜登就曾感叹过:“几年前美国是电动车世界第一,那时候排在世界第八。怎么几年之后,成了电动车世界第一了,美国倒排在第八了?”

事实不言而喻,面对美系新能源车只有特斯拉“充场面”的情况,美方正迫切地希望能够破而出,打破现有面。

如此一来,作为核心件的动力电池,就成为了最直接且容易发力的变革突破点。

值得庆幸的是,韩系电池厂商的处境,给动力电池企业们提了醒。

或许美方的“市场换技术”,算不上什么高端操作,但有了心理预期,动力电池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,便能提前规避掉些许的风险。

至于另外的角度,尽管“霸凌”韩国电池厂商的事情令不少企业望而生畏,但作为除、欧洲市场之外的第汽车市场,美国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强劲,这在多数的动力电池企业眼中,虽有危险,但依旧是“肥肉”一块。

02

中式鲶鱼,搅动美国市场

“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。”

机遇和风险并存,美国的动力电池市场不可能放任韩系电池一家独,就像国内车企积极寻找电池二供、三供的道理一样,制衡和竞争才是市场的主旋律。

而概率上,此时此刻,正是电池厂商进入美国市场的好时机。

据了解,目前美国动力电池市场上,主要玩家包括LG新能源、SK On、三星SDI,以及日本的。甚至可以说,韩系电池厂商为了绑定美国市场付出了许多代价,比如积极推进与美车企合作建厂,以低于市场40%—60%的价格供应电池……

但另一方面,美国车企们似乎并不愿意对韩系电池太过依赖,此时的他们,也迫切地需要一条鲶鱼,进来搅混如今韩系电池一家独的面,就像当初的特斯拉进入市场一样。

越竞争,越公平,也就越有可能从中获利。对于美国车企而言,如果能够凭借市场换到技术,进而生发出“百花争艳”的面,无疑也是乐意之至。而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厂商,自然也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。

更何况,除了宁德时代之外,还有不少华系的动力电池企业,准备来美利坚“闯一闯”。

比如,由众控股的国轩高科,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儿。

去年12月,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,其境外全资“孙公司”美国国轩,成为了美国某家型上市汽车公司的供应商。

并表示,为满足该客户的需求,国轩高科内地电池生产基地的磷酸铁锂电池将会对该客户进行出口。在2023年-2028年之间,预计该客户的电池需求总量不会低于200GWh。

而且值得一提的是,双方还计划在美国本土化生产和供应磷酸铁锂电池,以及共同探讨未来合资公司的可能性。简而言之,无外乎那些“合资建厂”的路数,以谋取“双赢”。

此外,或许也是因为有了众基因的加持,国轩高科除了赴外建厂之外,还谋划起了“金融出海”,赶赴瑞士上市。

就这样,一家拥有电池技术支持、众集团推崇、以及存在潜在海外资金推动的动力电池企业,会在美国市场激起波澜吗?

纵观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,像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这样选择赴美“掘金”的电池厂商,并非个例。

如远景动力,这家在国内都鲜有露面的电池厂商,却是美国的第二座工厂也将开始动工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,在美国开设了研发中心,未来进军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也很。

03

韩系吃得,华系吃不得?

“公司与美国客户互动较多,既包括新势力,也包括传统车企,双方共同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供应及合作方案,以及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,但具体情况需考虑到工人培训、效率、工会等因素对品质与成本的影响。”

今年2月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,宁德时代确认即将进入美国市场之后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,对相关合作背景,以及赴美建厂的相关顾虑进行阐述解释。

由小及,对企业自身而言,“出海”的顺利实施,既是对增量市场的开拓,有利于营收;也是对自己技术的考验,百炼才能成钢。

但依旧需要注意,应牢记如何把握“技术换市场”的度,总不能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

至于往了说,以的包容心,去交流、去变革、去创新,制造就应该在风雨中成长。

作为制造的重要组成分,动力电池企业们也应该坚定信念,坚定地走好自主创新的路。

恰逢百年未有之变,除了眼前的利益,也需要从制造向智造进阶的角度,做好自己的本分。

正如那句话所说,商场如战场,当对面是美利坚的时候,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。

总结来说,赴美“掘金”的背后,其实便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颗颗上进心。

哪怕是在这个荆棘遍布、困难丛生的时间节点,电池厂商们,也将发挥好自己“承前启下”的供应链作用,守住现有的面;在此基础上,动力电池企业们也将勇于开拓,用技术的不断创新,完善出一个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时代。

至于这块美国市场的蛋糕,韩系电池厂商吃得了,华系电池厂商当然也吃得了,而且还会吃得更好。

这一次,轮到我们用技术换市场了!

张之栋

多的作家,

也不过是在书写

自己的片面。

阅读

推荐

”厂“的黄昏

“866”与“775”会自相残杀吗?

这篇文章,藏着新能源车的未来

- END -

微信号| C次元

点击播放 GIF 0.0M

标签:电池 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 中国动力电池 国轩高科 sk on



IT百科:


网者头条:


王哲博客:软文中的seo怎么布局